苏州古建砖雕在明清时期之所以兴盛一时,成为苏式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苏式文化的典范,有其特定的土壤,与当时特定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在古代苏州,民间流传这么一句话,“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清代钱泳曾在《履园丛话》中说:“大厅前必有门楼,砖上雕刻人马戏文,玲珑剔透。”苏州砖雕艺术作为苏州民居建筑艺术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古典园林、深宅大院的繁荣为苏州砖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明清两朝,苏州城郊内外,兴建宅园蔚然成风。据《苏州府志》记载,光苏州城区明代有园林271处。朱门宅第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清代的苏州园林,其繁荣程度更甚于明代。沈朝初《忆江南·春游名胜词》中咏道“苏州好,城里半园亭”。而直到1982年根据苏州市对古建筑的普查情况来看,苏州室内保存较好的252个古建筑中,古典大宅有160处。
苏州人为什么这么好兴建宅园首先,要看到明清时期,苏州经济上的繁荣为大兴土木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水路通达,从晚明开始,苏州开始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乾隆二十七年《陕西会馆碑记》中就这么写着:“苏州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至帝京,远至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一方面,大量的商业资本在苏州聚集,商业的繁荣甚至改变了士商之间身份的隔阂,士商融合跨界成为一种现象。经济上的富足催生了奢靡之风,经商者更希望通过文化的享乐以及奢靡的生活来弥补身份地位的不足,而不惜万贯家财构筑园亭馆舍来享受也成为彰显自己不同凡响的一个象征手段。另一方面,经济上的富足与文化上的发达让明清时候的苏州成为达官显贵比较中意的退隐之地。
苏州兴建宅园之风盛行,除了要具备一个水到渠成的经济条件,苏州文人的隐逸情结也为园林山水的兴盛提供了一个文化基础。遇到挫折,一些士族文人往往会采取隐居的方式来遁世,既想寄情山水,但又舍弃不掉大城市的繁荣而不想大隐于山林,“有若自然”的城市园林便变成为隐逸的可以选择之地。陈壁,明末清初常熟人,在政治上抗清未成选择归隐于园。在他的《亦园铭》中,其曰:“陶潜归田,编篱种菊。杜甫逃贼,结草浣花……好鸟为朋,闲云为侣……斯偷生之逸致,娱老之旷怀也。”叶燮,清初吴江人。当过宝应县县令,但为人正直,“伉直不附上官意,用细故落职。”从此, 迹仕途,游历四方。晚年住在吴县横山,得以废园,取草堂名为“二弃”。由鲍照“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以及李白“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而来。
不仅从一些文人园记中,我们能够看到将园林作为心灵寄托的风尚,从流传至今的一些苏州古典园林的园名中也可以看出,隐逸之情溢于言表。比如说网思园,在南宋淳熙年间始建时取名为“渔隐”,清乾隆年间重建时被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同样表达了隐居之意。再比如说退思园,是主人任兰生在被弹劾落职归里后所建的宅园,“退思”,意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无论是出于商人炫富,士族文人衣锦还乡的需要,抑或只是仕途不得志无奈之下的“小隐”,园林宅地的兴起为苏州砖雕提供了用武之地。不仅如此,士族文人作为园林宅第的主人,他们的文化品位也决定了吴地建筑、庭园包括其中各种雕刻的品位和特点。除了主人的文化品位、隐逸气息会影响到宅园的风格特点,在明清时期,知名的文人墨客直接担当园林的总设计师,如元末 画家倪瓒之于狮子林,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之于拙政园。
苏州士族文人喜欢归隐宅园,大量宅园的兴建为雕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文人参与设计和制造也造就了雕刻的文人气息。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明清时期的苏州,手工艺发达程度令人瞩目,建筑技艺也得到了 发展。在苏州古城西南的太湖之滨,有一个叫香山的地方,出现了一个 的建筑群体,历史上被称之为“香山帮”,苏州流传至今的很多明清建筑都是出自香山帮匠人之手。尽管“香山帮”匠人的名声相传从春秋吴国造阖闾大城时就开始有所耳闻,但是“香山帮”真正名声大噪,香山帮建筑进入全面鼎盛时期还属明清。从明代初叶,香山匠人蒯祥因参加和主持营造北京故宫而名声大噪,建筑行当被看好,从业如云。
不仅如此,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根据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八“苏州府”中所提到了,苏州甚至还要从其他地区招募木匠、制砖工匠、建筑工和石匠工人。可以说,一方面,苏州建屋造园之盛为香山帮匠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生存市场和很好的练武之地;而另一方面,香山帮匠人这个群体的存在以及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功底,都有过读书经历,这为苏州古建筑、古民居的建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时,也让其带有了独特的工艺特点。香山帮作为一个集多种工种的建工群,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工种齐全,尤其以装饰性的建筑雕刻见长。作为建筑三大雕刻中的一门,砖雕早由泥水工兼营,到清代乾隆、嘉靖之后逐渐独立成为一个专门的工种,这就使得苏州砖雕技艺和砖雕的建筑运用得到 发展。
此外,古代建筑装饰雕刻的取材无非来自砖、木、石,但石质太重,木质又耐不住江南气候的潮湿,于是,砖成了不二的选择。一方面,砖的灰色调与江南建筑粉墙黛瓦的主体色非常合拍;另外一方面,江南土质细腻,也非常适合制砖,而且在明清江南一带制砖业发达,相城陆慕御窑金砖更是为苏州砖雕提供了优质的材料基础,这也是苏州砖雕相对于其它地区砖雕的优势所在。陆慕地区出土的黄泥,有黏性、质地细,非常适合制砖,加上特殊的制作工艺,“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品质,让陆慕金砖受到皇jia青睐。从今天依然能寻觅得到的砖雕作品中来看,苏州砖雕中的精品很多是利用金砖雕琢而成,侧面金砖特有的记事年号包括窑户等印记隐约可见。
名优甄选
发送询价单
您对该公司的咨询信息已成功提交,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电话。
联系人信息
请输入您的称呼
请输入正确的联系方式
请选择咨询问题
请输入正确的图形验证码
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的来电~